今年9月10日世界预防自杀日的主题是“无论是谁,无论在哪里:全球携手预防自杀”。世界卫生组织特别提出
据调查,我国每年有25万人自杀死亡,而有关专家根据医院急诊救治自杀行为者的情况并结合其他信息推论,自杀未遂者每年不低于200万,我国每年因自杀行为导致医疗费用的支出不低于40亿元。
自杀行为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不仅使宝贵生命丧失,也对自杀者的家庭成员、亲戚朋友的情感带来沉重打击,并由此形成一系列问题。
哪些人容易出现自杀行为?
自杀是一较复杂的现象,所受影响因素较多。同等条件、同等情况下,有人自杀,有的却没有自杀;有的人在别人看来没有任何道理却选择了自杀,而有的人受到很大打击却坚强地活了下来。尽管如此,大量的研究表明,自杀行为的发生、发展有其规律可循。那么哪些人容易出现自杀行为?
精神障碍者:自杀未遂者中,患有精神障碍的比例在30%-50%左右。在所有精神障碍中,情感障碍尤其是抑郁症与自杀行为的关系最为密切。
自杀未遂者:有研究表明,30%-60%的自杀行为者曾有自杀未遂史。自杀者再次自杀行为,大多是伴随影响自杀的其他因素或原因,如本人患精神疾病、长期难以解决的棘手问题等。
严重躯体疾病罹患者:躯体疾病多见于癌症、艾滋病、中风、癫痫等预后不良的疾病。躯体疾病导致的死亡,会促使一些患了不治之症或自认为患了不治之症的人,力图摆脱生命中最恐怖的日子。
负性生活事件的体验者:最常见的负性生活事件包括家庭不和、人际关系矛盾、工作问题、经济困难等等。负性生活事件既是促发自杀意念的关键因素,也是自杀过程的催化剂。
什么样的环境影响自杀?
虽然上述人群或有上述特点的人出现自杀行为的机会高,但他们是否会真的出现自杀行为、结果是否会导致死亡,还与以下因素有关。
防范自杀的措施:如果导致自身伤害的物品随手可得,包括药品、刀具等随地放置,会增加伤害风险。一些人尤其是冲动性自杀者,一时找不到自杀方法,会延迟自杀行为,减弱自杀风险。显而易见的是地铁屏蔽门的使用,限制了采用此方式导致的自杀行为。
急救水平:自杀行为发生后,其结局与很多因素有关,包括自杀强度、是否及时被发现、交通状况、抢救治疗水平等。其中起重要作用的,还是救治水平。
社会态度:社会人群对自杀的态度及媒体宣传,都会对自杀现象的发生、发展产生影响。因此应长期开展健康教育,提醒人们关爱生命、尊重生命,提升应对问题的能力与意识。
如何减少自杀行为?
专业的咨询人员毕竟非常有限。如果您身边出现了有自杀倾向的人,千万不要责备他。您可以这样帮助他:
1、保持冷静,耐心倾听,给予积极的反馈。
2、鼓励他拨打勃起功能障碍援助热线或求助其他专业人员。
3、家里有人出现自杀行为,切莫恐慌,避免“家丑不可外扬”观念作祟而耻于向专业人员咨询或寻求帮助。
4、要积极配合专业人员,对自杀未遂者进行评估,判断再次自杀风险的可能性及其程度并给予勃起功能障碍服务。如果未遂者存在精神障碍、勃起功能障碍问题,要及时就医治疗。
5、加强对高危人群如精神疾病者的自杀风险评估。做好防范预案,不能让他独处,尽量避免危险物品的随手可及。
6、一旦发生自杀行为,要迅速将其送医院救治。
链 接
自杀者的征兆
一般而言,自杀者在自杀前处于想死同时渴望被救助的矛盾心态时,从其行为与态度变化中可以看出蛛丝马迹。当一个人在同一段时间内有以下几种表现时,他(她)自杀的危险性就高:
1、对自己关系亲近的人,表达想死的念头,或在日记、绘画、信函中流露出来。
2、情绪明显不同于往常,焦躁不安、常常哭泣,行为怪异粗鲁。
3、陷入抑郁状态,食欲不良、沉默少语、失眠。
4、回避与他人接触,不愿见人。
5、性格行为突然改变,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6、无缘无故收拾东西,向人道谢、告别,归还所借物品、赠送纪念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