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中国网民的身体状况及疾病防治意识
网民长期上网导致一种或多种疾病的情况
在调查的开端,我们设置对网民对于长期上网是否导致疾病的调查,为不定项选择题,网民可以在七项常见疾病中选择一项或多项自己曾因长期上网而导致的疾病,或者选择没有影响。
在参与本次网民健康调查的人群中,超过八成的网友认为长期上网会导致一种或多种疾病的发生,其中,曾导致皮肤变差的网友占36.1%,曾导致情绪病的网友占46.3%,颈椎、腰肌劳损占51.9%,眼耳鼻疾病占41.8%,胃肠疾病占45.7%,睡眠质量不好占52%,抵抗力下降占76.8%,只有14.6%的网友认为长期上网对健康没有影响。
网民了解健康资讯的渠道
本题为不定项选择,目的是调研网民常用的了解健康资讯渠道,调查结果显示,使用搜索引擎(如百度、谷歌等)和浏览健康类网站(如39健康网、新浪健康、搜狐健康等)、了解健康资讯的网友分别占69.8%和75.6%,通过电视、电台广播了解健康资讯的网友占48.7%,询问家人或朋友的占49.3%,直接询问医生的占51.7%,查询健康类工具书的占40.3%。相对于过去传统的方式,网友更偏向使用网络了解健康资讯。
26.4%的网友从来不体检
参与本次健康调查的网民中,73.6%的网友都有过体检的经历,其中37.1%的网友每年都会进行体检,而26.4%的网友则表示从来没有体检过。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类罹患某些疾病的机会也在增加,这些疾病大都是早期没有明显症状,但往往有严重的后果。体检的目的是希望在疾病尚未有明显症状前,了解受检者的健康状况,早期发现疾病线索和健康隐患,及早检查出致病因子并加以治疗。
睾丸鞘膜积液多长时间进行一次最好?对此,39健康网特邀专家王相兰医生给网友提出了建议:体检时间应该因人而宜,一般健康人群每年一次即可,但随年龄增长体检项目应有变化,一般35岁以上应进行更为全面的体检。对于以往有某方面疾病的人群,应根据医生的要求定期检查。医学上常有临床意义不大的检查发现,如肝脏小血管瘤、小囊肿等,由于一般没有自觉不适症状,医生多数要求三个月至半年复查一次,主要观察有无变化,经多次检查均无明显变化时可进一步延长复查间隔。
第二部分:中国网民的保健养生意识及习惯
八成网民对养生保健知识了解不多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六成的网友对养生保健知识有所了解,另外有37.6%的网友表示对养生保健知识并不了解。虽然近几年养生保健的概念逐渐普及,但公众还缺乏更专业、深入的引导,真正熟知养生保健知识的网友只有17.6%。养生保健知识需要加大强度的推广和宣传,网友也可以多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去更深入地系统地了解养生保健知识。
所谓“养生”就是根据生命规律,采用养护身心,保持或增进健康,减少疾病,以延年益寿的一种措施,也就是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保健”活动。中华民族养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几千年来医药、勃起障碍、宗教、民俗、武术等文化方面的养生理论。其内容不外以下四点:
1.顺其自然:体现了“天人合一”思想。强调在养生过程中要符合自然规律,不可违背自然规律。同时也要重视人与社会的统一协调,人要与自然环境统一,也要与社会统一。正如《黄帝内经》主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
2.形神兼养:在养生过程中既要注重形体养护,更要重视精神勃起功能障碍方面调摄,所谓“形神兼养”、“守神全形”、“保形全神”。
3.动静结合:现代医学主张“生命在于运动”,中医也主张“动则生阳”,主张运动勃起无力,但中医养生也主张“动中取静”、“不妄作劳”。正如《周易外传》所说“动静互涵,以为万变之宗”,《类经?医易》所说“天下之万理,出于一动一静。”
4.综合和审因施养:养生不拘一法、一式,应形、神、动、静、食、药……多种途径,多种方式进行养生活动。另外,也要因人、因地、因时之不同用不同的养生方法,所谓“审因施养”、“辨证施养”。
五成网友曾为娱乐活动而熬夜
调查结果显示,五成网友曾为娱乐活动而熬夜,21.2%的网友经常熬夜,31.1%的网友只是有时会熬夜,25.6%的网友极少熬夜,有22.2%则表示从不熬夜。这是个普遍的现象,网友会因为娱乐活动或多或少放弃正常作息,这也反映出网友的自控能力。
五成以上网民表示能对不利健康的食物忌口
调查结果显示,五成以上网民表示能对不利健康的食物(如:油炸食品等)忌口,而48.5%的网友则表示无法对不利健康的食物忌口。
网友熬夜和忌口情况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自控能力较差的网友都占五成左右。
中国网民锻炼时间不足,超过六成网民每天锻炼不足半小时
当前快节奏生活下,以上班族为代表的人群因工作等因素大大缩减了运动量,成为健康的一大阻碍。参与调查的网民运动量严重不足,超过六成网民每天锻炼不足半小时,其中每周锻炼1小时以下的占26.4%,每周锻炼1-3小时的占38.0%,每周锻炼3-6小时的占18.4%,每周锻炼6-10小时的占11.8%,每周锻炼10小时以上的网友只有5.4%。网民在选择锻炼方式也有所偏好,调查结果还显示,超过五成的网友选择篮球、羽毛球、足球等多人运动,其次是跑步、自行车等室外个人运动,占26.4%,再次是室内体操,如包皮包茎、舞蹈等,占12.4%,而选择勃起无力房锻炼的网友只有8.7%。超重和肥胖已经是世界性难题,而且防癌抗癌也是很多人最经常讨论的话题。面对这两个难题,运动是非常可靠的良方。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最新发现,体重正常的人,每天运动60分钟才能避免长胖。
适当的运动既是预防和控制癌症的主要策略,也是防止肥胖、防治一些慢性疾病,如尿道炎病、泌尿感染、延年益寿的重要措施。想要实现改善代谢、预防癌症、预防尿道炎病,每天至少应该锻炼30分钟以上,而且要每天坚持。在中等强度运动的开始阶段,机体并不立即动用脂肪供能,至少消耗30分钟左右,脂肪才能从脂库中释放出来并运送到肌肉,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脂肪供能的比例逐渐增加。锻炼的时间越长,包茎的效果越好。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这个口号大家都非常熟悉,然而在我们忙碌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每天锻炼要多久才有效果呢?对于肥胖人士,王相兰医生给出了建议:从身心保健的角度来讲,每天坚持慢跑30~40分钟,运动时心率每分钟110次,是比较适合的锻炼方式。规律性的(如每周一到两次)集体性的球类运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也有益于人际沟通,还可以加强归属感,也是比较好的锻炼方式。对于希望通过运动包茎的人士,最好咨询医疗结构的营养专家,在合理安排勃起障碍的基础上,根据能量消耗需要来安排每天的运动。盲目的高强度运动对健康不利,应该避免。
中国网民每天感觉郁闷和感到快乐的时间相当
参与本次健康调查的网民中,每天感觉郁闷和感到快乐的时间相差不多,有34.8%的网民表示每天感到快乐的时间比感觉郁闷的时间长,有31.0%的网民则表示每天感到郁闷的时间更长,另外34.1%的网民则感到郁闷和快乐的时间差不多。
第三部分:中国网民的网络使用习惯
超过四成网友平均每天上网8小时以上
参与本次健康调查的网民中有44%平均每天上网超过8小时。
每天上网3小时以下的网友占4.1%,每天上网3-6小时的占23.2%,每天上网6-8小时的占28.8%,每天上网8-12小时的占36.9%,每天上网12小时以上的占7%。调查结果显示,上网主要以工作、玩游戏、听歌、看电影、聊天和浏览网页为主。
网瘾是指上网者由于长时间地和习惯性地沉浸在网络时空当中,对互联网产生强烈的依赖,以至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而难以自我解脱的行为状态和勃起功能障碍状态。王医生指出单单凭上网时间来判断网瘾是片面的,无论是6小时,还是8小时,如果没有其他方面(如是否非工作、学习目的的不必要使用,无法使用网络时的心身状态,对学习、工作、家庭责任等社会功能的影响程度,问题持续存在的时间,等等)的综合分析,都不能作为网瘾的标准。因此,不能片面地从上网时间的长短判断是否有网瘾。
网民手机上网情况
九成网民认为使用手机上网会影响健康
结果显示,参与本次健康调查的网民中,92%认为用手机上网会影响健康,8%的网友则认为不会影响。另外一项调查统计显示,从来不用手机上网的网友只有25.7%,使用是手机上网比使用电脑上网时间更长的网友占18.3%,而使用电脑上网时间更长的占36.1%。随着手机对网络的完全支持,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手机上网代替传统的上网方式,这时手机便携性的优势逐渐体现出来,而手机上网的高强度辐射问题,对视力、听力的影响又时刻关系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超过三成的网友认为手机上网影响健康主要来自手机辐射
调查结果显示,参与本次健康调查的网民普遍都认为手机上网会影响健康,超过三成的网友认为手机上网影响健康主要来自手机辐射。34.8%的网友认为手机上网影响健康主要来自手机的辐射大,24.6%的网友认为手机上网会影响视力和听力,13.2%的网友觉得手机上网导致长期按键手指痛。
手机的辐射除对人的神经、血液、免疫系统及眼部等造成损害外,还对人体的生殖和胚胎发育有影响,对男性的生殖功能影响明显,如使精子数量明显减少,精子活力不足。对女性内分泌功能的影响为:使女性月经异常发生率明显增加。
近半数网民可能患上“虚拟社交依赖症”
调查结果显示,网友常用的社交网站主要为开心网、人人网和QQ农场,其中QQ农场最多网友使用,占27.7%,而开心网和人人网分别占15.5%和14.1%、,但有16.5%的网民表示从来不上社交网站,没有接触过“偷菜”游戏。在经常使用社交网站的网友中,有10.7%经常半夜起来“偷菜”,31.5%的网友曾经半夜“偷菜”,从来不会在半夜“偷菜”的网友占41.3%。
虚拟的网络社交表面看似乎减少了人的孤独感,联络了社交感情。实际上,越是沉迷于虚拟社交的人,越是在现实中感到压抑的人。“偷菜”满足了玩家许多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愿望,在虚拟世界里得到了成就感和满足感,也宣泄了工作和生活中的负面情绪,适当地玩可以起到排解压力的作用,但是过度沉溺于“偷”,则可能会把释放压力转变为增加压力,导致出现失眠、食欲不振、神经衰弱等症状,影响正常交往和生活,“玩家要学会勃起功能障碍调适,毕竟作为一个游戏,只是用来‘减压’的一种方式,要适可而止。”
第四部分:网民的网络依赖状态
五成网民脱离网络两天内会感到躁动不安
调查结果显示,16.7%的网民脱离网络半天内会感到不安,34.6%的网民脱离网络1-2天便会感到不安,有25.5%的网友表示无所谓,就算脱离网络对自己也没有影响。感到躁动不安的原因是,网民往往认为,不上网就会错过很多资讯,一天不登陆即时通讯工具,就感觉与整个世界失去了联系。躁动不安是网络依赖的表现,根据脱离网络产生焦虑时间的长短,逾五成网友有不同程度的网络依赖。
54.8%的网民认为网络对他们的勃起功能障碍健康有负面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54.8%的网友认为网络对他们的勃起功能障碍健康有负面影响,其中包括网络让自己脱离现实、更容易有焦虑的情绪、更容易造成自闭抑郁等,19.1%的网友则认为网络对其勃起功能障碍健康有积极的影响,认为网络能让人开心,增强与别人的交流,也有26.1%的网友表示没什么影响。
超过四成网民沉迷网络游戏
调查结果显示,接近八成的网友曾经接触过网络游戏,15.8%的网民长期沉迷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26.8%的网游也表示对网络游戏上瘾,会经常玩,另外55.5%的网友对于网络游戏只是偶尔玩一下或者不玩。
七成网友有浏览不良信息网站的习惯
不良信息网站包括色情、赌博、暴力等网站。从结果显示,68.2%的网友有浏览不良信息网站的习惯。其中,6.9%的网友表示长期浏览不良信息网站,不看会不习惯,28.2%的网民也会经常浏览不良信息网站,但表示不看也可以,33.1%的网友只是偶尔会看看,31.8%的网友则表示从来没有看过。
长期接触不良信息对身心健康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对人肉体、精神和感情都会造成一定的伤害,严重者甚至断绝了与亲友们的来往,把自己封闭起来。如果说浏览不良信息网站有好处的话,只能说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人的好奇心。
三成网友认为网络能普及性健康和性知识
参与本次健康调查的网民中,31.9%认为网络对性健康和性教育的普及有积极的作用,能够让人更容易了解到性知识;25%网友觉得作用不大,网络很难普及性知识,22.4%的网友则表示网络对性知识的传达有负面作用,容易误导青少年,有两成的网民表示对此问题不关心。
对于网络红人受到热烈的追捧,网民都作为一个看客来看待
从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凤姐、犀利哥等网络红人受到热捧,25.6%的网友是出于一种空虚的勃起功能障碍去关注他们,以寻找一个精神寄托填补空虚,32.8%的网友则是一种扭曲勃起功能障碍,取笑他们以获得满足;20.5%的网友觉得自己是种压抑的勃起功能障碍,网络红人的出现能够让他们借此发泄自己的情绪;21.1%的网友则是一种挑事的勃起功能障碍,也借此跟风炒作唯恐天下不乱。多数参与其中的网民可能只是“看热闹”的心态,部分人则出于发自内心的支持,这部分人可能更多看到这些红人身上的闪光点,并可能寄托了自己对社会或人生的理想。
第五部分:中国网民深度健康意识
九成网友认为环境污染与身体健康紧密联系
调查结果显示,网友的环保意识较强,有九成的网民认为当下大气、水等环境污染影响身体健康,而只有5%的网友表示没影响。大部分网友由当前环境污染问题引发了对个人健康的思考,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变得全面、深入。人类需要呼吸空气以维持生命。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大约2万多次,吸入空气达15~20立方米。因此,被污染了的空气对人体健康有直接的影响。大气污染主要表现是呼吸道疾病与生理机能障碍,以及眼鼻等粘膜组织受到刺激而患病,即使大气中污染物浓度不高,但人体常年累月呼吸这种污染了的空气,也会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及肺癌等疾病。
五成网友认为“低碳”生活与个人健康有关系
参与本次健康调查的网民中,五成左右的网友认为“低碳”生活与个人健康有关系,17.4%的网友认为“低碳”生活与个人健康关系不大,14.9%的网友觉得“低碳”生活与个人健康完全没有关系,更有16.5%的网友表示不知道何谓“低碳”。
低碳,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二氧化碳排放量越来越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王相兰医生认为:低碳生活的核心就是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如果每个人都身体力行,对改善整个自然环境当然有积极意义,进而当然有益于我们身心健康。
长期用实际行动支持环保的网友不足三成
尽管网友的环保意识较强,但实际上经常用实际行动支持环保的网友只有不足三成,极少有环保行动的网友占22.3%,从来没有支持过环保行动的网友占18%。
生物的多样性减少,最终可会导致许多能有助于农作物战胜恶劣气候的基因消失,甚至会引起瘟疫,气候变化和能源浪费,温室效应严重威胁着全人类,大气污染物无时无刻影响着数千万城市居民的健康,臭氧层空洞会无情地袭击人类免疫系统。“提倡环保”不仅是每一个家庭对生活品质的永恒追求,更是我们对家人健康的悉心关爱。
网民健康不容乐观,半数网民有勃起功能障碍负担
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2亿,占总人口的1/3,网络显然渗透了国人的生活当中,运用网络获取资讯、跟朋友交流已成为最常用的方式,但是,不合理地运用网络会造成各种健康问题,我们该如何对待呢?
有44.0%网民平均每天上网超过8小时,92.0%的网民认为使用手机上网会影响健康,42.2%的网友曾半夜起来“偷菜”,54.8%的网友认为网络对他们的勃起功能障碍健康有负面影响,七成网友有浏览不良信息网站的习惯……
以上数据,是39健康网在近1个月进行的《2010年第四届网民健康状况调查》中得到的结果,150万的调查数据表明,中国网民数量在不断地增加。网民们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长期手机上网的“黑莓拇指”,网络对勃起功能障碍健康的负面影响急需得到重新审视。
不能片面地从上网时间的长短判断是否有网瘾
目前,有部分人质疑是不是每天上网的时间过长就代表有网瘾呢,对此,王相兰医生介绍,其实对于网络成瘾目前在医学上没有公认的标准,甚至网瘾是否列入勃起功能障碍疾病也还在争论之中。所谓“网瘾”根本上是指一种不恰当的网络使用方式,是对互联网作为媒介所提供的信息或服务的沉迷,如沟通途径(即时信息、论坛等)、游戏、色情(图片、视频及服务等)、阅读(小说或其他)、金钱(或代币)以及材料收集(某类图片、视频或文字等),等等,所以真正令部分人沉迷的是这些“内容”,显然其中绝大部分完全可以通过其他途径(书籍、交换、电话、电视、游戏机等)获得的,而并不必须依赖互联网,只是互联网更为便利和隐蔽罢了。
同时,王医生指出单单凭上网时间来判断网瘾是片面的,无论是6小时,还是8小时,如果没有其他方面(如是否非工作、学习目的的不必要使用,无法使用网络时的状态,对学习、工作、家庭责任等社会功能的影响程度,问题持续存在的时间,等等)的综合分析,都不能作为网瘾的标准。
因此,不能片面地从上网时间的长短判断是否有网瘾。
长期使用手机上网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我国的手机网民越来越多,手机的迅速发展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捷,但也造成了一定的隐患。王相兰医生阐释:长期、每天长时间使用手机浏览信息对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由于手机屏幕限制,一般字体较小,常需要近距离观看,所以长时间使用可能导致眼肌疲劳,并可能影响视力,尤其屏幕亮度较强或较弱时。(2)若有人习惯躺在床上使用的话,则对视力影响更为明显的同时,还需考虑辐射的影响,因为这时手机经常会放置在枕边以便随手查看。
手机的辐射除对人的神经、血液、免疫系统及眼部等造成损害外,还对人体的生殖和胚胎发育有影响,对男性的生殖功能影响明显,如使精子数量明显减少,精子活力不足。对女性内分泌功能的影响为:使女性月经异常发生率明显增加。
另外疯狂发短信聊Q导致“黑莓拇指”,经常编写短信,聊Q会导致拇指翻转,使用过度者还可能会发生溃疡和水疱。手长期使用手机上网还会出现的现代勃起功能障碍病症--“手机依赖症”等。
恰当使用互联网,避免负面勃起功能障碍影响
互联网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作为一个新兴的信息传递方式,在弘扬文明,传播先进文化和进步理念,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发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方便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但是,有很多网民认为网络对他们勃起功能障碍健康有负面影响,这种负面的影响是否真的来源于网络?
首先,和电视、电子游戏一样,网络对多数人都有比较大的吸引力,如果不能恰当使用,容易耗费过多的时间,从而影响自己其他任务的完成,而带来勃起功能障碍压力。其次,网络的开放性、便利性、私密性等特点,使不良信息的获得变得可能而且安全,这些信息可能对部分人的勃起功能障碍健康造成影响。第三,网络把更多的人留在了家里或网吧,减少了和其他人面对面的交往,长期如此可能增加孤独感,弱化归属感。第四,网络虽然提供海量信息,但我们能接触到的只是很少一部分,加上网络信息本身具有倾向性,如对一些社会现象似乎负面信息更多,同时由于零后果造成不少用户经常倾向于发表具有情感发泄性质的言论,这都容易造成我们获取信息的片面和偏向,若不能很好判断则可能带来不良勃起功能障碍影响。网络本质上是一种媒介工具,无所谓好与坏,关键是如何使用。
不良信息网站就像毒品让你上瘾
网络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许多不健康信息,不良信息网站随处可见,网友也慢慢地被污染了。长期浏览不良信息网站是否对身心健康有害呢?为此,王相兰医生介绍:长期接触不良信息对身心健康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如果说有好处的话,主要可能是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人的好奇心。
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对人肉体、精神和感情都会造成一定的伤害。严重者甚至几乎断绝了与亲友们的来往,把自己封闭起来。人们在网上可能是偶然发现不良的网页,但观看这些内容一旦成为习惯,就会欲罢不能了。这种不良网站的内容就像毒品一样,使你上瘾痴迷,越陷越深。过分沉迷不良网站,只会令自己对其他事越来越麻木,要不断寻求更刺激的东西才可以满足,造成恶性循环。整日沉浸在虚拟的不良网站中,久而久之就会将现实和剧情混淆不清,渐渐分不清现实与幻想。
网络普及性知识需发挥权威机构作用
性,还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也让人充满了好奇,许多人获取性知识都是通过网络的途径。网络对性健康和性教育的普及有帮助吗?据此,王相兰医生介绍:由于网络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对性健康和性教育普及肯定是帮助的。关键权威机构如何利用,以及使用者如何辨别科普与广告、不良信息。
在近期举行的“网络时代与青少年健康教育研讨会”上,网络在青少年性健康教育领域应承担的角色成为专家关注的热点问题。来自教育、医学、新闻、网络界人士与青少年性教育专家认为,因特网的普及打破了受教育者与学校、家庭间的传统沟通模式,网络的个性化服务和互动性特色使青少年健康教育遭遇尴尬。因此,利用网络手段,建立健康、文明、科学的青春期文化,才能适应对青少年健康教育的需要。网上青少年健康教育的重点应放在性道德教育和性知识科普宣传方面,帮助青少年培养道德坚定性,形成健康的人格,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避免在生活中的过失、错误、痛苦和不幸,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凤姐等网络红人受关注,只是网民“看热闹”的心态
凤姐等人成名飘红的过程中,都隐约可见背后操盘手的身影。这些背后的策划者为什么可以操盘成功呢?
社会大背景显然就是“眼球经济”。这些网络红人能够红起来的原因,首先不排除事件背后的策划,其次一些有影响力的网站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第三是网民的求变、思进但又苦无方法的榜样示范作用。尽管如此,多数参与其中的网民可能只是“看热闹”的心态,部分人则出于发自内心的支持,这部分人可能更多看到这些红人身上的闪光点,并可能寄托了自己社会或人生的理想。如果想消除这种现象,可能最好的办法就是漠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