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今日天气:
搜索:
   昭通昆大医院 >> 龟头瘙痒射精无力 >> 正文
立秋+三伏要继续贴秋膘吗?
作者:admin 时间: 2010-08-12 14:04 来源:搜狐健康论坛 点击:
与肉食相比,叶类、花菜和部分瓜果蔬菜的淡补功效更为突出,如茄子、鲜藕、绿豆芽、丝瓜、黄瓜、冬瓜、苦瓜等清淡食物都具有清暑化湿的功效。做法:红菜椒去籽洗净,切成1厘米大小的菱形片;玉米棒去皮和须,剥下玉米粒。
 

    

  

如何“健康”贴秋膘

  2010年立秋准确时间:

  关于今年立秋的时间,社会上流传着两个版本,有的说是8月7日立秋,有的说是8月8日立秋。天文专家表示,根据新近出版的《中国天文年历》,今年立秋的准确时间为8月7日22时49分。

  2010年伏天时间:

  头伏:7月19日——7月28日

  二伏:7月29日——8月7日

  三伏:8月8日——8月17日

  民俗专家表示,立秋这天,我国民间流行“啃秋”“咬秋”“贴秋膘”等民俗。

  8月7日,是立秋的日子,民间素有“贴秋膘”一说。什么是“贴秋膘”呢?实际上在炎热的夏季,人们什么都吃不下去,有厌食之感。

  一旦立秋,虽仍然很热,而人们的身上再无湿粘不适之感,毕竟凉爽的秋天快要到了。

  于是就开始萌发了要做点好吃的想法,以补偿入夏以来的亏空,吃什么呢?最解馋的是炖肉!用吃炖肉的办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补回来,所以叫“贴秋膘”。  

  过去民间对节气有许多讲究,多数又与吃和防病有关,这与人们关注自己的生活健康不无关系。“民以食为天”,立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人们当然忘不了吃。所以北京、河北一带民间流行“贴秋膘”。伏天人们胃口差,所以不少人都会瘦一些。清朝时,民间流行在数伏这天以悬秤称人?当然大多是称小孩,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瘦了当然需要“补”,弥补的办法就是到了立秋要“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以肉贴膘”。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

  “贴秋膘”在南京、杭州、四川、山东的习俗?

  北京:

  每年立秋,按照老北京的习俗要吃肉食,即“贴秋膘”。京城一些老字号肉食柜台前,选购肉食制品的顾客就会排起了长队。

  南京:

  立秋是夏至后第三个节点。在老南京立秋节气上,有着“啃秋”的习俗,还有一些非常有趣的说法,比如“秋后十八盆”,表示立秋后还有长时间的炎热;另外,关于立秋还有公秋和母秋之分,更有“公秋凉爽母秋热”的说法。  

杭州:

  江南一带还有立秋日吃西瓜的习俗。过去在杭州一带流行食秋桃。立秋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核留起来。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四川:

  四川东、西部还流行喝“立秋水”,即在立秋正刻,全家老小各饮一杯,据说可消除积暑,秋来不闹肚子。

  山东:

  山东莱西地区则流行立秋吃“渣”,就是一种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这么多食俗大都为防痢疾,足见我国劳动人们对秋季腹泻的防范意识。

  秋来“伏”不去 养生怎么吃?

  8月7日立秋,8月8日至8月17日是末伏,立秋后天气仍然很热,且雨水多。这段时间天上有烈日,地上多水湿,湿热交蒸,合为湿热邪气。《黄帝内经》言“湿气通于脾”。因脾喜燥恶湿,湿邪留滞,最易困脾。加之人们喜食生冷瓜果、冷饮,更助湿邪,损伤脾阳。早秋脾伤于湿,就会为冬天的慢性支气管炎复发种下病根。因此,立秋时节要保养好脾胃。  

  多吃祛湿热的食物或药物。祛湿的药物最常用的是香薷。多吃一些健脾和胃的食物,如茯苓,以促进脾胃功能恢复,此外,芡实、山药、豇豆、小米等都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忌食生冷食物。尽管立秋后天气尚热,但阳气开始收敛,阴气慢慢增长,吃阴寒食物易损伤脾阳,应避免进寒凉瓜果。

  秋膘“年年贴” 今年更养生

  立秋之际属四时中的长夏,应以淡补为主。所谓“淡补”,是指补而不腻,要适当食用一些具有健脾、清热、利湿的食物或药物,可使体内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另能调理脾胃功能,为中、晚秋乃至冬季健康奠定基础。除鸭肉外,兔肉、甲鱼、海参等凉性食物都适宜在立秋后食用,以达到滋阴养肺、润燥止干、清心安神的效果。  

  可采用穴位按摩的养生方法。按摩丰隆、足三里、脾俞等穴位,可让脾胃变得强壮起来。丰隆穴是化湿要穴,脾俞可健脾和胃,足三里能补中益气、通经活络。以上3穴每天按100次,不失为一种肠胃“避暑”的好办法。

  与肉食相比,叶类、花菜和部分瓜果蔬菜的淡补功效更为突出,如茄子、鲜藕、绿豆芽、丝瓜、黄瓜、冬瓜、苦瓜等清淡食物都具有清暑化湿的功效。中医养生还提倡立秋后每天早晨喝粥。粥利于健脾,可助脾胃滋阴,平衡健旺的阳气。

  现代人最佳时令勃起障碍:玉米和丝瓜

  首席中医养生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杨力教授说:立秋的最佳时令勃起障碍是玉米和丝瓜。

  玉米

  中医学认为,玉米性平味甘,入肝、肾、膀胱经,有利尿消肿、平肝利胆、健脾渗湿、调中开胃、益肺宁心、清湿热等功能,立秋时令食用不但能祛秋燥,还有助于延缓衰老。  

立秋最佳玉米菜肴:松仁玉米:

  原料:玉米,松仁,红菜椒,葱末,白糖,盐。

  做法:红菜椒去籽洗净,切成1厘米大小的菱形片;玉米棒去皮和须,剥下玉米粒。大火将平底煎锅烧热,撒入生松仁,调小火焙干。要用锅铲经常翻炒,使松仁滚动,颜色均匀。当焙至松仁全部为金黄色时,盛出摊在大盘中晾凉。煮锅中放水,大火烧沸,将玉米粒放入,调中火煮5分钟,然后取出沥干水分。大火烧热炒锅,倒入油,待油温升至六成热时,先放葱末煸香,随后再放入玉米粒和红菜椒片,调入适量盐和白糖翻炒片刻。沿锅边加入约1汤匙(15毫升)清水,再盖上锅盖焖3分钟。打开锅盖,加入松仁,大火翻炒均匀即可。

  丝瓜

  丝瓜,翠绿鲜嫩,清香脆甜,是夏秋之交季节非常适宜的蔬菜。丝瓜的营养价值很高,丝瓜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钙、磷、铁以及核黄素等B族维生素、维生素C,还含有人参中所含的成分——皂苷。

  立秋时令多吃丝瓜对身体很有好处。中医学认为,丝瓜实味甘性平,有清暑凉血、解毒通便、祛风化痰、润肌包皮过长、通经络、行血脉、下乳汁等功效,其络、籽、藤、花、叶均可入药。

  推荐做法:凉拌丝瓜。

  原料: 丝瓜、香菇、香油、酱油、醋

  做法: 将丝瓜洗净切片经开水焯后,拌以香油、酱油、醋等,即可做成凉拌丝瓜。

  丝瓜也可以榨成汁饮用以提高食疗效果。例如,取生丝瓜适量洗净榨汁,按10∶1的比例调入蜂蜜搅匀而成的生丝瓜汁,具有清热止咳化痰的功效。  

  贴秋膘 注意避免8大进补问题

  忌无病乱补

  无病乱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忌虚实不分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会伤害身体。

  保健养生虽然不像治病那样严格区别,但应按用膳对象分为偏寒偏热两大类。偏寒者畏寒喜热,手足不温,口淡涎多,大便溏,小便清长,舌质淡。偏热者,则手足心热,口干,口苦,口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若不辨寒热妄投药膳,容易导致“火上加火”。

  忌多多益善

  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可引起腹胀,不思勃起障碍;过服维生素C可致恶心、呕吐和腹泻。

  忌凡补必肉

  动物性食物无疑是补品中的良剂,它不仅有较高的营养,而且味美可口。但肉类不易消化吸收,若久吃多吃,对胃肠功能已减退的老年人来说,常常不堪重负,而肉类消化过程中的某些“副产品”,如过多的脂类、糖类等物质又往往是尿道炎病、癌症等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

  勃起障碍清淡也不是不补,尤其是蔬菜类更不容忽视。现代营养学观点认为,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

  忌以药代食

  药补不如食补,重药物轻食物是不科学的,因为许多食物也是有治疗作用的药物。如多吃荠菜可治疗高血压;多吃萝卜可健胃消食,顺气宽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药能补脾胃。日常食用的胡桃、花生、红枣、扁豆、藕等也都是进补的佳品。

  忌重“进”轻“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庭天天有荤腥,餐餐油腻,这些食物代谢后产生的酸性有毒物质需及时排出,而生活节奏的加快,又使不少人排便无规律甚至便秘。养生专家近年来提出一种关注“负营养”的保健新观念,即重视人体废物的排出,减少“肠毒”的滞留与吸收,提倡在进补的同时,亦应重视排便的及时和通畅。

  忌恒“补”不变

  有些人喜欢按自己口味,专服某一种补品,继而又从多年不变发展成“偏食”、“嗜食”,这对健康是不利的。因为药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疗作用,也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会影响体内的营养平衡。

  尤其是老年人,不但各脏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需要全面地系统地加以调理,而且不同的季节,对保健药物和食物也有不同的需求。因此,根据不同情况予以调整是十分必要的,不能恒补不变,一补到底。

  忌越贵越补

  “物以稀为贵”,那些高贵的传统食品如燕窝、鱼翅之类可能并无奇特的食疗作用,而十分平常的甘薯和洋葱之类的食品,却有值得重视的食疗价值。另外,凡食疗均有一定的对象和适应症,应根据需要来确定药膳,“缺什么,补什么”,不要凭贵贱来分高低,尤其是老年群体,更应以实用和价格低廉为滋补原则。

我要说两句 ]  





  相关内容
泌尿感染人吃月饼的那
细数9种健康包茎食物的
如何做好个人防护远离
卫生部:麻疹疫苗质量
预防蜱虫咬伤应该注意
15件你做了必然会脱发
“老”麻疹呈现新特点
养生学会戒“五心”
小蜱虫能夺命,专家教
硝酸甘油到底何时吃
---------------------------------- ------------
用户名: 密 码: 匿名发布
 
热门文章  
·上海医院治眼疾疑致失明
·什么是发作性睡眠病
·老人喝茶需讲究早少淡
·五大恶习让你胸部下垂变
·中药企业国际化征程需更
·女性春季七大养生秘籍
·卫生监督人员查处“黑诊
·09年投970万为71个“家门口
·南非霍乱疫情已造成1.2万
·年轻女子患噬血细胞综合
·江苏常州市23人集体中毒
·老人在家吃好“五色饭”
 
点击排行  
·男人用脑太多也会导致肾
·“超级病菌”向全球蔓延
·养生学会戒“五心”
·容易致癌的五种常见金属
·15件你做了必然会脱发的事
·家长质疑婴儿喝雀巢奶粉
·致癌烤鸭油交易成行业潜
·如何带你的宝宝躲开“性
·吃豆腐让肾功能衰退
·每天过性生活更长寿
·预防蜱虫咬伤应该注意什
·细数9种健康包茎食物的
年轻白领患
年轻白领患
父母对打孩
父母对打孩
六岁幼童患
六岁幼童患
养宠物小心
养宠物小心
女性回家并
女性回家并
四分之一大
四分之一大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工作邮箱
Copyright 2010 本站部份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一个工作日内删除!
昭通昆大男科医院版权所有    邮编:41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