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11时,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当前环境保护形势和任务”专题采访,邀请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在大会新闻中心接受中外记者采访。接受专题采访的嘉宾有: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司长翟青;环境保护部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司司长祝兴祥;环境保护部生态保护司司长庄国泰。
灰霾细颗粒没有纳入空气污染指标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网记者问:最近几年,大城市里面的灰霾现象频繁发生,公众非常关注的是,灰霾天气和城市公布的污染指数为何往往不是很一致?
“近年来,全国特别是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的灰霾天气有所增加,特别是珠三角,灰霾天气有的已经占到了全年天数的一半,或者是一半以上。”张力军解释说,“细颗粒是造成灰霾天气的主要原因,由于近些年来大中城市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长,机动车排放迅速增加,空气中PM2.5这种细颗粒的累积就越来越多,由此造成大气灰霾天气比较频繁。”
张力军说,现在的空气污染指数是10年前制定的,当时只考虑了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指标,而与灰霾天气密切相关的PM2.5这种细颗粒和臭氧等指标没有包含在内,这就导致了监测部门公布的空气优良状况不等于老百姓感觉到的蓝天白云。环境部正准备增加臭氧、PM2.5等细颗粒的一些指标,同时还要考虑适当增加大气能见度的指标,以保证监测的指标和人民群众的感官指标尽可能地一致。
既要发展汽车产业,也要保护环境
路透社记者问:国务院最近公布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措施,包括买1.6升以下排量的汽车可以把购车税减少一半,但是如果增加了城市里的车流量的话,与保护环境会不会发生冲突和矛盾?
针对刺激购车是否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张力军表示车辆的增加对环境确实是有影响,这是无可置疑的。但是,不能因为对环境有影响,我们就不发展汽车产业,老百姓就不开车,大家还都回到骑自行车的时代,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张力军说,政府必须要采取一些措施,既能满足老百姓的需求,适应人体健康的需要,又能改善群众的生活。例如,提高机动车的排放标准,加大污染比较重的车,也就是国零标准的这种汽车的淘汰率,另外还要加大检测力度,对新车要实行生产一致性的检测。
4万亿中有17个项目没通过环评检测
成都商报记者问:今年的4万亿的经济刺激方案有194个环评项目已经报到环保部了,其中有14个项目由于涉及到“两高一资”所以暂缓或者是停止,想请您详细介绍一下这14个项目的具体情况。
祝兴祥表示,环境保护部在审批项目的时候,跟地方的要求不一样。“我们有一个受理大厅,对不符合产业政策、不符合产业规划的、国家明令淘汰和落后的,受理大厅已经不准受理了,我们没有把这些计算在内。”至于没有通过的14个项目中有几种情况:一种是符合产业政策,但是它对环境的影响,比如石化项目对水资源影响论证不清楚,还需要进一步论证;另外,像对钢铁,钢铁的总量国家要控制,上新的钢铁必须要核实老的、旧的、小的钢铁是不是一并淘汰,这些情况如果没有弄清楚,环保部门一般都是暂缓或者不批。祝兴祥说,项目环评的名单是动态的,“比如前段时间又有三个没有通过,那么基本上都要重新论证”。
城市污染重点在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
美国中华商报记者问:很多海外的华侨想投资大陆,但是又担心污染问题,能不能出台一些政策,把污染量降到最低,使华侨能够更好地投资大陆?
张力军认为,根据法律的规定,大气污染是以城市为中心进行污染防治的,但是大气污染不仅要考虑城市本身,还要考虑大气的环流问题,也就是考虑大气污染输送的通道问题。“北京市的空气污染据一些科学家的分析,当地要占70%,通过大气环流输送进来的占30%,所以,必须要实行区域联防。”张力军说,根据中国大气的情况、大气环境质量的状况,城市污染的重点区域还是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这三块地方,环保部正在和这三个地方的省级政府和环保部门进行协调,准备编制区域的污染防治规划,由环保部和地方政府共同努力来实施,这是关于大气环境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