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内外资之间有关原研药单独定价的暗战正在进行。
由于历史原因,原研药在我国享受单独定价,往往比同一通用名的本土药物贵上几倍。长期以来内资药企一直不满,希望说服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取消该政策,但跨国药企也在频频接触决策部门,希望能继续沿用。
所谓原研药,是指在国外已过专利期的品牌药。
记者了解到,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和药品价格审评中心已于11月下旬专门开会讨论了原研药定价事宜,但尚未形成最终意见。
“据我所知,(取消)单独定价目前还没有任何行动。”12月3日,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以下简称RDPAC)执行总裁萧滋杰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
原研药价差鸿沟
同样的成分,原研药往往享受几倍的溢价,被内资药企指责为“超国民待遇”。以头孢曲松钠针为例,同为1g/支的规格,国产仿制药定价为20元/支,而进口原研药售价为125元/支,是前者的6倍之多。
对此,萧滋杰认为,发改委给与原研药单独定价是有历史原因的。十多年前,跨国药企刚刚进入中国市场之时,政府希望通过该制度鼓励外企,把研制的创新药带到中国。但在当时,这些外资药企没有得到很好的知识产权保护,原研药单独定价可以被看做是“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补偿”。
如今,国内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监管环境在改善,但在萧滋杰看来,对于知识产权裁定的案件还是很少,对于侵犯知识产权法的惩罚力度依然不够。同时,新药的注册、临床实验等在中国的审批速度非常慢,不利于创新药在中国上市。原研药单独定价都是对以上现实状况的补偿。
发改委价格司医药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对于单独定价的质疑和争议,政府部门早就关注到,内资药企要求改变这一政策的呼声很高,政府也受到一些压力。无论是否对这一政策进行改变,政府都会相当谨慎。
为了说明原研药单独定价的合理性,萧滋杰列举了跨国药企生产和管理成本高企的实例。他称,即便是生产同一个通用名药物,跨国公司在生产的硬件和软件上都比大部分本土药企投入大,同时药品上市后的监管和再评价等工作也需要支付额外的成本,这些都是大部分仿制药商尚未顾及的。
但在内资药企看来,成本即便略有提升,也不足以体现出数倍的价格差。
“原研药和仿制药在原料、工艺、生产水平上的确存在差异,但都是经严格检验的合格药品,出现这么大的差价正常吗?”一位内资药企的人士表示。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于明德更强调说,目前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已经比较完善,专利期药品享受单独定价无可厚非,而过了专利期的原研药却仍享受单独定价的“超国民待遇”,在法律和道理上都讲不通。
渐进式改革
原研药和仿制药的价差缩减势在必行。但RDPAC认为,目前中国原研药的价格总体而言较为合理。目前的价差,不是原研药价格过高,而是部分仿制药价格太低。
数据显示,中国原研药出厂价格是发达国家的50%,是亚洲新兴市场价格的70%。由此可见,原研药的绝对价格并不高,但国内药品市场近75%为仿制药,无序竞争加剧了仿制药企业之间的价格战,又经历了发改委24次降价,中国仿制药的质量参差不齐、价格差异悬殊。
萧滋杰对记者表示,缩小二者价差的方式应该是提高有质量的仿制药的价格。
“质量高的仿制药的价格应该提上来,而不是一定要让原研药降下去。”他表示,原研药的单独定价政策对提高药品质量和
产业的创新研发具有推动。单纯的降价既不解决问题,也不利于鼓励企业提高质量意识、重视药品安全生产,更不利于鼓励研发和创新。
他一再强调,原研药在处方药中只占10%的份额,不是解决药价问题的关键。希望政府能够继续保持原研药单独定价政策。
“如果真的把原研制取消的话对我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他坦承,毕竟原研药在跨国药企的产品中占据30%以上。如果政府要做任何改变,希望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能够允许我们参与的一个过程”。
高价药侵占医院市场?
“以药养医体制下,原研药单独定价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外资药在医院尤其是三甲医院的份额进一步扩大,加大了老百姓的负担。”一位内资药企的负责人表示。
2007年十六城市典型医院购药领先厂家中,前10位中外资合资企业有8家,占全部用药金额的16.9%,前20位企业中,外资、合资企业有13家,占全部用药金额的21.3%。
业界普遍认为,由于医院15%的药品收入加成政策,高价药在医院更受欢迎,合资和进口药商在大医院的份额不断上升。
但萧滋杰否认了进口药的销售份额不断提升的说法。
他告诉记者,合资进口药的销售额、销售量上升是事实,但是在整个处方药市场的比例并没有上升,甚至略有下滑。
根据权威医药咨询机构IMS的数据,过去5年中,进口药和合资药在整个处方药市场的比例几乎一直维持在30%左右,并略有下滑。跨国药企在三级医院的销售的确增长很快,但国内药企在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的增长与之持平。
对于医院15%的药品收入加成,萧滋杰称,支持政府逐渐降低药品的加成,实现零差价,这对医药企业并无负面影响,但政府必须要加大对医院的投入。
一位参与发改委药品价格讨论的专家告诉记者,发改委也在酝酿采取顺加作价和等额加价相结合的混合定价政策,即低价药采用15%的顺加作价。而药品价格一旦高于某一标准,将采取等额加价以遏制药价虚高。比如采购80元和60元的药品,二者同样加价6元。
对此,萧滋杰指出,如果从实际效果来讲差别加价更加可行,但从长远来说,政府加大对公立医院的投入实现零差价,是越快越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