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伊坎(资料图片)
卡尔·伊坎对许多人而言都不陌生,资本界和投资者中有不少崇拜追逐者,认为他善于投资,也能为股东利益说话。但许多企业界人士,尤其是上市公司CEO都很怕他,他若是要插手某上市公司,那就意味这家公司的CEO或董事长任期不会太久。
他在2008年的业绩应该是得大于失:虽然没有在Biogen的逼宫出售上如愿以偿,但在英克隆的竞价收购中坚持到最后,以65亿美元卖给了礼来。在此之后,伊坎似乎没有急于在生物医药界出大手笔进行收购或布局,而是在网络公司和金融公司中寻求便宜的猎物和出击机会。
不过,最近伊坎又开始对生物技术公司下手了。除了增持Amylin制药的股份外,伊坎再次尝试改组Biogen公司的董事会。
再度叫板Biogen
大型生物技术公司Biogen对伊坎的惯用伎俩当然不陌生。去年伊坎曾凭借其相对大股东的身份,要求公司董事会同意将公司挂牌公开出售。虽然Biogen股票一度冲高到接近每股80多美元,但由于买家无法接受如此高的代价,那场自卖自夸的拍卖最后只能草草收场。
事后,伊坎指责Biogen公司的董事会和管理层口是心非,并没有真心实意地去操办公司出售事宜,这才导致公司拍卖无疾而终。
如今股市不好,Biogen公司药物安全再度出现问题,股价已经下跌许多。伊坎借助成功出售英克隆之东风又开始动作,这回他不仅希望控制该公司的董事会,而且要求将公司的司法管辖地搬迁到NorthDakota,以便于操作其擅长的公司治理结构调整。
被这位资本大鳄看中究竟是祸是福?Biogen公司的管理者和员工都有足够的理由担心。伊坎被看作是赚快钱的艺术家,他特别擅长抬高公司股票后高抛一走了之。他决定退出时,可能是部分套现,也可能是彻底清仓。只要买家愿意出高价,他会放弃在这家公司的所有股份。而所有这些考虑纯粹是出于资本运作的商业考虑,与新药研发和公司长期发展并无多大关系。或许是由于其特殊的行事方式与研发型公司的思维模式很不相同,伊坎与医药产业界之间一直关系紧张。
伊坎的做法在商业上还是比较可取和相当成功的。伊坎讲究公司效益和效率,希望靠业绩提升股票,为股东创造更高价值,行事风格非常果断,经常直陈教训CEO,给CEO上课,告诉CEO该如何治理公司,调整战略。
但是,生物技术公司需要有更长远的研发投资,需要激发研发团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能单纯考量短期的效益。伊坎多半就会削减费用,提高盈利能力和业绩成长,然后将公司卖掉。这代表了多数股民和机构投资者的心态和愿望。但这对公司的研发和长远规划而言并非好事,尤其是公司最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本可能因为伊坎入主或对公司重组而军心动摇。从这个角度看,伊坎在改善公司效益和治理结构方面还需考虑长期利益和公司团队管理的稳定性,任何对企业文化的破环或让核心员工产生忧虑的举措,都可能造成公司价值的减值和负面影响。
增持Amylin何为?
自从去年5月购买Amylin制药公司的股票之后,伊坎一直保持低调,没有过多地过问或干涉这家公司的运营,这位活跃的企业突袭型投资者甚至还在去年底再度出手买进更多的股份而不声张,他的耐心和不干涉做法与其以往的风格大相径庭。
最近他终于按耐不住露出本性,决定一举提名5名董事候选人进入公司董事会。
由于拥有8.3%的Amylin制药公司股份,伊坎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不可忽略。Amylin制药公司声称一直在讨论如何安排伊坎提议的候选人进入董事会。
伊坎此时介入公司管理层何为?Amylin目前的主打产品是泌尿感染的治疗药物Byetta,其市场营销合作伙伴是礼来,但由于去年临床报告显示该药有发生胰腺炎的潜在风险,该药销售开始下跌,按照去年最后一个季度的数据,今年该药销售额可能会下降8%。在这种情况下,除非伊坎能帮助公司做些什么,除非他有办法帮助销售人员找到更好的解释让医生相信该药仍可好处大于风险,否则伊坎的介入很难改善公司业绩。
此外,或许伊坎很想得到更多的控制权,但要绝对控制董事会,伊坎未必能够如愿,因为Amylin董事会有12个席位,即使伊坎提名的5名候选人全部进入董事会,伊坎也无法绝对控制董事会。
行家们认为,伊坎或许可以使这家亏损公司降低成本,扭亏为盈,这家公司去年的研发成本是年销售额的35%。但是,研发对生物科技公司来说是非常重要的,Amylin药业的发展远景取决于其新开发的每周使用一次的Byetta新制剂,这是一场硬仗,欲与默沙东的Januvia、武田的Actos和百时美施贵宝已经失去专利保护多时的二甲双胍“抢地盘”。这个产品能否得到FDA的批准并赢得医生和病人的认可,关键还是要看临床试验数据。
涉足Amylin药业的股权投资和董事会提名,当然表明伊坎认为时机成熟,可以放手一搏。现在进入的成本相对不高,加之资本市场本来就不景气,伊坎不需要花大价钱就可以基本控制局面。他此时开始介入,赌的或许就是新药今年是否获得FDA批准,是否会出现更好的临床试验结果。之后当然是见好就收,择机出售公司。
点评
不爱大药企,只爱生物公司
卡尔·伊坎先后涉足多家生物技术公司,但对大型制药企业并不十分感兴趣。他选择投资生物技术公司的时机和价位很独特,一般都是在这些公司遇到麻烦、股票大跌后进场。通常生物技术公司的股票波动很大,药物安全问题、销售下降、临床试验结果不理想或公司管理层问题,都会引起股价大幅下滑。伊坎往往在别人因恐惧纷纷撤离之时果断买入。英克隆、医学免疫和Genzyme等公司,伊坎都以相同的手法从中获益:获得公司的股权,入主公司董事会,改善业绩,然后等待良机,让公司被兼并或股票回升后再转手,收获颇丰。
伊坎最近插手改组董事会的两家生物技术公司,都遇到药品安全问题、公司销售或股价开始明显下滑。
Amylin药业的主打畅销产品Byetta(exenatide)去年第四季度销售下跌8%,至1.6亿美元。主要是因为Byetta在去年8月出现几起服药病人发生胰腺炎,其中两名患者死亡,美国FDA对医生发出安全警告。Amylin公司的股票因此在去年下跌71%。伊坎去年5月就买入该公司股票,当股票持续下跌后,他开始增持该公司股票,并正式发起改组公司董事会的运动,从幕后走向台前,再次施展其扭转公司业绩、提升公司股价的高超伎俩。
Biogen也有类似状况。该公司与ELAN药业合作开发的MS治疗药物Tysabri于2006年再度上市后,一直销售不错,但去年披露,服用该药患者中发生4起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PML),再度引起人们的忧虑,该药销售因此出现下滑。但FDA目前并没有对此提出进一步警告。Biogen和Elan都强调该药用于48,000多名患者,只有4名出现PML症状,应该是很低的概率。尽管没有迹象表明伊坎最近有增持过Biogen的股份,但他目前已经持有大笔股份,在公司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其动员小股东和机构投资者的能力超强,所以他举牌要求安置人员进入公司董事会,意味着接下来会有一系列试图改变公司运营方向或战略调整的举动。但万变不离其宗,他会再度尝试将Biogen高价出售,他要等待利好消息和大药厂急于介入生物制药做大型并购的时机。现在Biogen的市值滑到150亿美元,伊坎显然十分不满,他的目标是将Biogen以至少200亿~300亿美元卖给赛诺菲、默沙东甚至辉瑞这样的大药厂。是否能如愿,就要看股市和经济复苏的进程和他的运气了。
番外
CEO都怕他,杨致远也不例外
杨致远(资料图片)
卡尔·伊坎做任何一家公司的股东,CEO的心态都不会好,杨致远就任的雅虎亦不幸被他相中。
2008年11月18日,雅虎创始人兼CEO杨致远被迫宣布辞去CEO的职务。表面上看,原因是他拒绝微软高价收购,误判局势错失良机,后来与谷歌合作又流产,公司业绩下滑,股票大跌,核心管理者出走。如今公司市值只有微软开价收购时的三分之一,作为公司主帅,必须为此负全责,杨致远因此被评为2008年十大傻之第三号主角。
而真正导致杨致远下台的关键人物正是资本大鳄伊坎和以他为代表的股东,公开发出了代理权争夺战。伊坎拥有大笔雅虎股票,去年夏天,他欲将自己提名的一批董事替代整个雅虎董事会,并打算驱逐公司首席执行官杨致远,重启与微软的收购谈判。后经伊坎与董事会双方妥协,才就代理权争夺达成和解,从而奠定了让杨致远“下课”的结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