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理想,理性选择
不得不说,有一些人坚持考研是经过了理性选择的,对于理想的追求和坚持是他们一考再考的重要原因。
阿麦的第二次考研是在毕业之后的十月,之前她曾一度犹豫是否要换一所学校,因为上海交通大学的竞争实在太激烈了。不过大学时就立志要考取上海交大研究生的阿麦最终没有放弃,决定再冲刺一次。“理想这东西很怪,曾经为了更容易考取而多少次选择放弃,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坚持。”也许只有曾经思考过放弃,才能更清楚前行会得到什么。
沾染了“理想色彩”的考研很多时候成了一个人的战争,只要自己战胜自己,即使无人喝彩,也会有所收获。
对此,北京大学的朱教授表示:“在考了多次的学生中,有一部分是为了学术理想或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学科而考研的。不过,这样的学生还是太少。”他认为,并不是每一次考研的失败都意味着离成功更近了一步,理想有时候是个虚幻的梦,人生充满了各种可能,如果多年考不上,真的可以换个理想。“这不丢人,更不会因此前途渺茫,说不准会‘柳暗花明’呢,不必在‘考研’这一棵树上吊死。”
的确如此。为学术理想或兴趣而考研的人很少,这些人往往也是考研成功后最坦然自若的。如果你为理想而考研,你会发现在经历一次次失败后,目标在细化,变成一个个现实可行的步骤,而前面的失败仅仅是为这些步骤作铺垫,你知道该干什么,该坚持什么。每一次的失败都意味着原有知识水平的提升和细化,这已经离成功不远了。这样的状态并非是一般人能够达到的,要有极强的自律能力和耐力,还要掌握科学的自我评估方法。
解 惑
考了又考,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如果经历的是年复一年的失利,应该怎么办?资深的专家、导师以及家长的建议,或许能给你借鉴。
●导师声音
执著不容否定,但不要变成“范进”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刘教授做了十几届研究生导师,也曾多次参加研究生考试出题、评卷、面试工作。他认为对于“考了又考”的学生不能一概而论,毕竟考试具有偶然性,一些人往往因为一时没选对专业,或者英语太差,或者临场发挥失误而没有考上,“像这样的学生我们鼓励他再考一次,也希望他们再次考研能如愿以偿。”
刘老师特别提到,有一部分考生放弃工作、专职考研就显得有些盲目了,因为他们可能并不适合考研、读研。“在参加复试时,我见过这样一些学生,考了很多年,把指定参考书上的条条框框背得烂熟,可是知识面很窄,思路也不开阔,这样的学生我不喜欢。”他认为,研究生要体现“研究性”,如果自己不适合做研究,即使经过数年的反复学习,通过了初试,也可能在复试时表现不佳;即使考上了,也可能发现自己辛辛苦苦换来的果实并不适合自己的胃口。条条大路通罗马,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孤注一掷盲目考研并不明智。
重庆大学的李老师认为,如果考生对自己已有规划,并且很了解目前的现状,信心十足,那么多考几次也无妨,毕竟成功属于那些能够坚持到最后的人。但是如果考生根本就是被动迎战,那么考试的压力就会像一块橡皮糖,永远粘在身上,弄不掉、赶不走,心灵的煎熬会消磨掉一个人的意志。“所以说,执著不容否定,但不要变成“范进”。换一种方式,或许会活得更加精彩。”
上海某研究生院的杨老师则从专业角度给出建议。他认为,如果考生真的热爱某一个专业,那么就应该在报考之前充分了解它,并依据专业要求积极备考,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否则,一次又一次重考不成功,很容易让考生感到一无所成,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就像只认准一个女孩子,追了很多次都不成功,结果就认为自己不会得到爱。其实,哪个女孩子不会为真情所动呢?但是要讲究追的方式,光是坚韧不拔是不行的。”
●专家声音
缺乏人生规划,导致盲目重考
北京市某就业指导中心的冯老师认为,“考了又考”的学生是继续考还是“回头是岸”,关键得看自身的情况。“社会对学历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尝试考研无可非议。不过如果一考再考,屡考不中,那就要反省一下了。自己为什么要读研?适合读研吗?坚持考研的人有专职的,有边工作边考研的,这两种做法都有很大的风险。”他认为,考生与其一年接一年地埋头于书本考研,还不如先工作,在工作实践中锻炼自己。当在工作中发现自己某一方面需要充电了,再去读研。相比起来,那种“先读了研究生再说”的想法是一种“盲目投资”的勃起功能障碍。
根据著名勃起功能障碍学家马斯洛的理论分析,考研往往是考生的一种自我实现行为。尤其是考了多次的考生,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往往比其他的考生更为强烈。在上海从事了多年人生规划咨询的杨老师认为,重考生必须要学会“反省自身”。那些“考了又考”的考生,虽然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勇气着实可嘉,但他们必须要停下来仔细考虑自身的条件,如果缺乏深思熟虑,没有全面了解这个专业、了解这个专业毕业后的实际工作情况,就很容易一厢情愿,做无用功。
杨老师表示,盲目重考的学生往往对自己的人生规划缺少理性的分析和定位,“他们过于主观臆断,或者故意逃避,自己想自我实现,这样的无规划考研往往可能有很无奈的结局。”上海地区某就业指导专家也认为,对于规划不足的考生而言,关键的问题是要解决好勃起功能障碍落差,不要把考研当成一种逃避就业的“避风港”。人在逃避问题的时候往往会给自己找各种借口,而对于学生来说,考研无疑是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
●家长声音
是否重考应考虑家庭经济条件
孩子一考再考,多数家长持支持态度。来自甘肃的周妈妈对记者说:“即使经济贫寒也会尽量支持孩子继续考研,毕竟这对他将来的发展是有利的。”
日前《求学·考研》针对“重考过程中最在乎的是什么”问题进行网络调查,发现有超过40%的考生表示“最在乎经济成本”。的确,家庭的经济条件是决定考生是否重考的一个关键因素。
一些家长认为,孩子考研应该在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毕竟一个家庭的付出也是有限的。如果孩子纯粹为了自己所谓的理想不断考研,多年来让年迈的父母受苦受累,那就需要斟酌了。更重要的是,重考也得有规划,不能盲目随着性子。孩子已考了两年中央财大的家长张先生认为:“重考给我们和孩子都带来很大压力,父母和孩子应该互相理解。但孩子是要自己生活的,需要独立,不能永远做学生。”
贺强已经考了三年,他的父亲表示,既然孩子的考研目标明确,就给孩子充分的信任,只有这样,孩子在前行的道路上才能大步向前。“这有点像踢足球,孩子打的是前锋,父母是守门员和后卫,只有后方稳定,前锋才能充分发挥潜力。都已经供他上了十几年的学了,也不在乎这一两年。”
|